Friday, September 23, 2011

悠游于古典与前卫之间 台湾表演艺术惊艳荷兰

by Agnes Chen (2011/09/23) “荷兰人对台湾的认识,多半止于七0、八0年代台湾大量代工的粗糙产品,’Made in Taiwan’的标签。他们不知道的是,台湾早已蜕变为一个高科技的现代民主国家,他们更不了解,台湾保存了丰富的中华文化,又有大批的年轻艺术家不断探索实验传统艺术的新表现形式。我们希望通过今日台北艺术节,让欧洲看见台湾的新面貌!”荷兰皇家热带戏院(Tropentheater)的节目总监Emiel Barendsen说。
今日台北 
从九月一直延伸到今年年底的今日台北(Taipei Today)艺术节,最重要的两个节目《风云》与实验京剧《霸王别姬—寻找失落的午后》,分别由两个台湾顶尖艺术表演团体舞蹈空间与国光剧团担纲演出,以传统京剧剧码霸王别姬为主题,以当代前卫的表演形式重新诠释项羽与虞姬千古不朽的爱情故事,更深入生之欲与死之惧的哲学课题,展现从悲剧中找到救赎的台湾式精神。不同于一般海外表演只提供场地,皇家热带剧院此次与表演团体合作监制新剧码,舞蹈空间的与国光剧团日前於热带戏院的表演因此带上”世界首映”的特殊意义。 

随後将登场的还有台原木偶剧团的《老鼠娶新娘》、1/2Q昆曲表演团的的《小船幻想诗》与杨德昌电影回顾展:http://www.tropentheater.nl/
时不力兮骓不逝,虞姬虞姬奈若何 
《霸王别姬—寻找失落的午后》以倒叙法破题,以项羽自刎后,阵亡的战士孤魂追述霸王一生,追究他鸿门宴上为忠义不杀刘邦,是他最大的败笔。随后的三、四幕以亡者的角度重现项羽被围,四面楚歌虞姬自刎,直至他逃至乌江边,与汉军奋战后自尽而亡。项羽的命运是历史的事实,正如开场时已言明他的兵败身亡,唯独剧中人在当下一无所知。然而若他们早知道命将如此,是否会改变作为、扭转命运?
导演李小平以彩衣、黑衣两个虞姬表现生与死的角力,即便在项羽势力鼎盛意气风发之时,死亡早已如影随形。唯独命运其实是性格的产物,就算参透了天意,人无法改变自己,一如他们无法改变命运。舞台上两个虞姬,一生一死,接替唱着虞姬的唱词,时而柔情婉转、时而阴厉逼人,无疑是《霸》剧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场景,也刻画出台湾表演艺术家重新省思传统与历史的深度。
前卫与传统的角力
舞蹈空间的《风云》则更尖刻地标志出台湾艺术家在前卫与传统之间的挣扎,以前卫的当代舞形式表现复杂的历史故事,无疑是台湾舞蹈艺术史上的创举,足见编舞家杨铭隆在云门舞集东方现代舞风格上另辟途径的野心。杨铭隆延续他先前即为成功的《东风》系列风格,将京剧的身段动作揉入舞蹈中,创造出水般柔软、又如风般凌烈的全新肢体语言。一如李小平的《霸王别姬》,杨铭隆思索历史命定的必然性,在无可免的历史悲剧后,回到开场时霸王与虞姬情意深厚的合舞,像是所有的悲伤都可以抹去,唯独在爱情里能够找到救赎。
创新的尺度越高,也越容易遭到批评。《风云》虽然受到荷兰观众的热烈欢迎,已有数个国际艺术节、表演团体表示希望与舞蹈空间合作,但现场也有少数华人观众,对这样的改编方式不已为然。对中国舞蹈艺术与音乐颇有研究的英国观众Jay Achterberg则认为前卫当代舞与传统舞的结合太突兀,在配乐运用上全然不顾乐曲曲意,只求音效,令他无法苟同。
政治?!太政治 
虽然艺术家们表示这纯粹是艺术创作、无关政治,台湾与中国的政治纠葛仍让观众有不少联想。曾经雄霸一时的项羽兵败被围,霸王别姬确实是围城里的爱情故事,让人想到困守岛国的蒋介石政权;而《风云》里一面象徵鲜血的大红旗,在退休的Volkskrant记者Albert Schipper眼中则成了中共的五星旗。舞台外,皇家热带戏院以”今日台北”替代”今日台湾”,算是符合了荷兰官方政策,但杂志的节目介绍上,却明白地指出:今日台北艺术节是庆祝台湾”建国一百年”的活动。
不论政治到底在这次艺术节中扮演什么角色,可以确知的是台湾政府在艺术人才培养上贡献了不少心力。舞蹈空间与国光戏团,都是得到政府全额支助的表演团体,出国表演也得到台湾文建会与驻荷兰台北办事处的大力支持。反观荷兰近来一连串删减文化预算的政策,长期代理亚洲表演艺术团体至欧美表演、今日台北艺术节最重要的推手,Anmaro表演艺术经纪公司负责人Robert van den Bos不无愤慨地说:”表演艺术不仅丰富当地文化,也为城市带来无限的商机,我觉得荷兰政府的作为相当不明智!”

Thursday, September 15, 2011

在荷兰奢华古宅中遇见时尚中国

by Agnes Chen (2011/09/15)

在黄金时代,荷兰工匠仿效中国瓷器,创造出今日让荷兰人引以为豪的代尔夫特青花瓷;中国与荷兰的历史文化早在数百年前就已经密不可分。




 / Agnes Chen 陈宛萱


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,向来不放过任何生意机会的荷兰人,更加紧脚步与中国交流串连。好奇心与商机或许是他们的出发点,但交流激荡出来的丰富文化艺术对话,无疑才是两国经贸通商最难能可贵的果实。正如在黄金时代,荷兰工匠仿效中国瓷器,创造出今日让荷兰人引以为豪的代尔夫特青花瓷;中国与荷兰的历史文化早在数百年前就已经密不可分
 
回顾这段历史,也希望重新打开对话的可能性,荷兰知名时尚设计师、策展人 Alexander van Slobbe 受邀监制一系列以中荷交流为灵感的全新时装,从布料、设计到制作,每一个小细节里都看得见数百年旖旎历史的交缀。Van Slobbe骄傲地说:里头每一件作品都由中荷设计师联手制作,就像数百年前荷兰与中国工匠并肩工作一般!


绅士古宅里的中国时尚
追忆黄金时代中荷紧密的商务与文化交流,Alexander van Slobbe选择在阿姆斯特丹着名的绅士古宅(Herenhuis) Willet-Holthuysen博物馆,展示这套取名为Shanghai Gesture的服装系列。不同于类似主题的展览通常强调东方与西方的对峙,Shanghai Gesture选择呈现古典与现代谐和的可能性;同时展现在古典与现代中,东西方其实一直就是如此共生共成。没有剑拔弩张的对立与谋合,却是从骨子里、起念里,就这么自然而然融入彼此;像是客厅一角静静矗立了数百年的中国粉彩瓷瓶,像是模特儿身上穿着中国丝料,剪裁成荷兰极简风洋装,领上绣了东方红丝的缀。

为了制作这套系列,van Slobbe先邀请在荷兰里特维德艺术学院(Rietveld Academy) 织品系二年级的学生参与衣料的设计与制作,再分别于上海与荷兰举办两个工作坊,邀请年轻设计师们合力创作。Van Slobbe 说:年轻设计师勇于实验,作品常带来意外的惊喜。这也是我选择与学生合作的理由。

隐藏与开放 镜照里的中国与荷兰
闻名世界的里特维德艺术学院,学生们自然也个个身怀绝技,大有来头。出生在纺织世家的Isa van Gool,已有20多年从事艺术剧场文化工作的经验,对她来说织品不只是织线与毛料的纠结,更夹带着创作者的意念与情感。从清朝时旅居中国的荷兰画家胡博华士 (Hubert Vos) 绘制的慈禧画像得到灵感,她将一张强势、冷峻的女人脸孔织进布料里,设计师Soepboer & Stooker接手将之制作成一件后领高耸深具女王架势的白色大衣。

同样毕业于里特维德的设计双人组Soepboer & Stooker表示,她们深受到胡博慈禧画像故事的吸引:当时慈禧年纪有七十好几了,她要求胡博将她画年轻一点。所以画出来的,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美女,不是七十岁的老妇。为什么她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呢? Soepboer & Stooker因此设计了另一套长袍,将胡博的慈禧画像翻印在袍上。当大衣里的女人面孔遮蔽不明,长袍上斗大的慈禧画像吐露的却仍远远地偏离真实。问及这是否是她们对中国封闭性格的批评,两位年轻设计师哈哈一笑说:是可以这么说,至少对我们荷兰人来说,慈禧的行为是很难理解的。

新黄金时代?

在荷兰政府的鼓励下,大批的荷兰设计师纷纷前往中国探路,真的待下来的人或许不多、藉此找到新合作机会的人也只是少数,但无论如何中西文化交流多少刺激了荷兰设计师与艺术家的想像力、开拓了他们寻找新灵感与素材的可能空间。但对中国本地的时尚圈来说,跨国交流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?Alexander van Slobbe说:目前在中国大部分的人民一般只对西方几个国际名牌有兴趣;但我相信,随着信息越来越流通,逐渐的人们会建立起个人化的品味。就中国自己的时尚圈来说,我很惊讶地发现,中国人民对传统东方元素的喜爱程度,似乎远不及西方。西方人反而更喜欢所谓的中国风!

Shanghai Gesture展览即日起至1113日于阿姆斯特丹Willet-Holthuysen美术馆展出;展览内容与计划详细过程与资料随后将汇集出书。